笔记详情 ( ☑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)
声音的三大要素是音调、响度和音色,它们从不同维度描述声音的特性,是初中物理《声现象》的核心知识点。
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,频率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(单位为赫兹 Hz)。频率越高,音调越高;频率越低,音调越低。
人耳能感知的频率范围约为 20Hz-20000Hz,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,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波,二者均无法被人耳听到。
日常中,女生声音尖细、琴弦振动快时音调高,男生声音低沉、鼓面振动慢时音调低,都是频率影响音调的典型表现。
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,振幅是振动的幅度(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)。
中考物理必备资料:
振幅越大,响度越大;振幅越小,响度越小。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、声音的传播介质有关,距离越近、介质传声效果越好,响度通常越明显(单位为分贝 dB)。
比如用力击鼓时鼓面振幅大,声音洪亮;轻声说话时声带振幅小,声音微弱,这就是振幅对响度的影响。
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、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,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关键特性。不同物体即使音调、响度相同,音色也会不同。
例如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音调的音符,人耳能清晰分辨,就是因为二者的材料、内部结构不同,导致振动时产生的谐波不同,进而形成独特音色。
日常中我们仅凭声音就能识别熟人、区分不同乐器,核心就是利用了音色的差异性。
三者的本质区别在于:音调描述声音的 “高低”,由频率决定;响度描述声音的 “强弱”,由振幅等因素决定;音色描述声音的 “特色”,由发声体本身决定,三者共同构成了声音的基本特性。
PDF
共673页,没想到还可以这么考!
PDF
共13个专题解读,再难的坎也要帮你跨过!
PDF
共463多页,难的都在这里
PDF
全面总结力学题型,助你完美逆袭!
WORD
共216页,重要考点训练21讲








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