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记详情   ( ☑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)

笔记中记载的模型很多,由于篇幅原因,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的模型都讲清楚,今天我们就正方形中出现45°的这个模型,好好地说道说道!

在初中几何学习中,正方形里出现 45° 角的题目是常见类型,这类题目既考查对正方形性质的掌握,也考验辅助线添加和图形转化的能力。

想要顺利解决这类问题,关键在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,遵循有序的解题步骤,同时避开容易出错的地方,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详细梳理。

一、解题思路:抓住核心,搭建转化桥梁

解决正方形中含 45° 角的问题,核心思路是 “利用正方形性质,通过辅助线将 45° 角相关的分散条件集中,转化为可利用的全等或等腰三角形关系”。

首先要明确正方形的特性,比如四条边相等、四个角都是直角、对角线平分对角且垂直相等,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基础。

当题目中出现 45° 角时,要思考这个角与正方形的角(90°)、对角线形成的角(45°)之间的联系,比如 45° 角是否在正方形的顶点处,是否与正方形的边或对角线相交。

接下来要搭建条件转化的桥梁,最常用的方法是 “旋转” 和 “截长补短”。

旋转的思路是利用正方形边相等、角为 90° 的特点,将正方形的一个三角形绕某个顶点旋转 90°,使分散的线段或角集中到一起,形成新的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;

截长补短则是通过在正方形的边上截取一段等于某条已知线段,或延长某条线段使它等于另一条线段,构造出与 45° 角相关的全等三角形,从而将未知线段或角的关系转化为已知关系。

二、解题步骤:有序推进,逐步突破

第一步:分析图形结构,标记已知条件

拿到题目后,先认真观察图形,确定正方形的顶点、边、对角线的位置,然后用铅笔在图上标记出已知的线段长度、角的度数(尤其是 45° 角和正方形的直角),以及需要求的量。

这一步能帮助我们快速理清图形中的基本关系,避免因遗漏条件导致解题方向错误。

第二步:尝试添加辅助线,构造全等或等腰三角形

根据第一步分析的图形结构,结合正方形和 45° 角的性质,尝试添加辅助线。

如果 45° 角的顶点在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,通常可以考虑以这个顶点为旋转中心,将正方形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 90°,使旋转后的三角形与原图形中的另一个三角形拼接,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(因为旋转后 45° 角会与另一个角组合成 90° 或 45°,结合正方形的边相等,可得到等腰关系);

如果 45° 角的顶点在正方形的边上或内部,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方法,在正方形的两条邻边上分别截取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,再连接截点,构造出全等三角形(此时 45° 角会作为全等三角形的一个对应角,结合正方形的边相等,可证明三角形全等)。

添加辅助线后,要及时在图上标记出辅助线形成的新线段和新角,观察这些新图形与已知条件的联系,判断是否能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(如 SAS、ASA、SSS、HL)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(等边对等角、三线合一)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。

第三步:利用性质推导关系,计算或证明目标量

在构造出全等或等腰三角形后,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、对应角相等,或等腰三角形的边、角关系,推导出题目中需要求的线段长度、角的度数,或证明线段相等、角相等的结论。

这一步要注意逻辑的严谨性,每一步推导都要基于已学的几何定理,不能凭主观猜测。

比如由全等三角形得出对应边相等后,要结合正方形的边长相等,进一步整理出所求线段与已知边长的关系;由等腰三角形得出底角相等后,要结合正方形的直角,计算出目标角的度数。

第四步:验证结果,检查逻辑完整性

得出结果后,不要急于结束,要回到题目和图形中进行验证。

先检查辅助线的添加是否合理,是否符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;再检查推导过程中每一步的逻辑是否通顺,定理应用是否正确,比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否满足,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否用对;最后看结果是否符合图形的实际情况,比如线段长度是否为正数,角的度数是否在合理范围内(如正方形内部的角不会超过 90°)。

如果发现结果与图形或已知条件矛盾,要及时回头检查解题步骤,找出错误所在。

中考数学必备资料:

三、易错点提醒:避开陷阱,确保解题准确

易错点一:辅助线添加盲目,缺乏针对性

很多同学在遇到这类题目时,会随意添加辅助线,比如看到 45° 角就盲目旋转,或随便截取线段,导致构造的图形与已知条件无关,反而增加解题难度。

其实辅助线的添加要围绕 “集中条件” 和 “转化关系” 的目标,比如旋转时要明确旋转中心、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(通常是 90°,因为正方形的角是 90°),截长补短时要确定在哪条边上截取、截取多长(通常截取与已知线段相等的长度,以构造全等),避免无目的的尝试。

易错点二:忽略正方形的隐含性质,漏用条件

正方形除了四条边相等、四个角是直角这些明显性质外,还有对角线平分对角(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 45°)、对角线垂直且相等、对边平行等隐含性质。

在解题时,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这些隐含性质,比如当 45° 角与正方形的对角线相关时,没有利用对角线平分对角得到的 45° 角,导致无法建立角的关系;或者忽略正方形对边平行的性质,没能利用平行线的内错角、同位角相等来推导角的关系,从而错过解题关键。

各章节考点梳理:

易错点三:全等或等腰三角形判定不严谨,逻辑断层

在证明全等三角形时,有些同学会只满足部分条件就判定全等,比如只找到两条边相等,没有找到夹角相等或第三条边相等,就得出全等结论;

或者在等腰三角形中,仅凭两条边看起来相等就认定是等腰三角形,没有通过角相等或定理证明。

这种不严谨的判定会导致后续推导全部错误,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,确保每一个条件都明确、充分。

易错点四:结果验证不及时,忽略特殊情况

有些题目中 45° 角的位置可能有多种情况,比如 45° 角的顶点在正方形的上边或下边,此时辅助线的添加和推导过程会略有不同,但很多同学会只考虑一种情况,导致漏解;

还有些同学在计算出结果后,没有验证结果是否符合正方形的边长限制,比如求出的线段长度超过正方形的边长,显然是错误的,但没有及时发现。

因此解题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多种情况,结果得出后务必结合图形实际进行验证。

总之,解决正方形中含 45° 角的问题,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,形成 “分析条件 — 添加辅助线 — 构造图形 — 推导关系 — 验证结果” 的解题思路,同时注意避开辅助线添加盲目、条件漏用、逻辑不严谨、忽略特殊情况等易错点。

平时多进行针对性练习,总结不同题型的辅助线添加规律,就能逐步提高这类题目的解题能力。

热门中考小专题:
WORD
三大函数来会战!全文125页
PDF
WORD
9个专题,终于全部说透了
WORD
就这样明着告诉你考题,赶紧学通透了!
WORD
万卷之王!千万别看晕了!
WORD
数形也可不结合,一轮稀缺资料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