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记详情   ( ☑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)

几何图形初步这章是初中几何的入门内容,看似简单却藏着不少容易忽略的细节,学好这部分能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关键基础。下面咱们就按知识点逐一梳理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常见的错误。

首先说立体图形的展开。

这部分需要大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,刚开始觉得难不用着急,但要注意两点:

一是不能默认一个立体图形只有一种展开图,其实不同的面拼接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形式,比如有的立体图形能展开成多种不同的平面图形,要多尝试想象或动手折叠,避免思维局限;

二是要仔细核对展开图的面数和形状,有些展开图看起来能围成立体图形,实际拼接时会出现面重叠或边不对应的情况,这时候一定要耐心检查,确保每个面都能准确对应立体图形的面。

很多同学容易犯的错就是凭感觉判断展开图能否围成立体,不仔细核对面的数量和边的匹配度,导致出错。

接着是线段的尺规作图。

这里要先明确尺规的用途:直尺只能用来画直线或射线,不能用来测量长度;圆规是用来确定线段长度的,定好半径后就不能随意变动。

学习时要注意规范作图步骤,比如作一条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,要先画一条射线,再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的长度(即定好半径),然后在射线上从端点开始截取,最后还要标上线段的端点和字母,步骤不能省略。

易错点主要有两个:

一是用直尺测量长度后再画图,违背尺规作图的要求;

二是圆规半径在作图过程中不小心变动,导致画出的线段与已知线段长度不一致,还有的同学会漏标端点和字母,后续做题时容易混淆线段。

然后是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。

关于中点,不能只记 “中点分线段相等”,更要理解 “中点是在线段上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”,这里 “在线段上” 是关键。

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这个前提,看到一个点把某条线分成两段相等的部分,就认定是中点,可如果这个点在原线段的延长线上,就不是真正的中点了。

线段的和差则一定要结合图形分析,不能光看文字描述下结论。比如提到 “线段的和”,要先在图中找到哪条是整体线段,哪两条是组成它的部分线段;提到 “差” 时,要分清是长线段减去短线段得到另一条线段。

易错点就是不画图直接凭感觉判断,比如把 “线段 AB 由 AC 和 CB 组成” 错当成 “AC 由 AB 和 CB 组成”,搞反线段的和差关系。

中考数学必备资料:

再看角平分线及角的和差。

角平分线和线段中点有相似之处,但要注意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,且必须在角的内部,从角的顶点出发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。

有些同学画角平分线时,会把射线画到角的外部,或者不从顶点出发,这都不符合角平分线的定义。还有同学误以为只要能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就是角平分线,不考虑射线的位置,这也是常见错误。

角的和差分析要关注角的顶点和边的关系:

首先确认角的顶点是否相同,再看是否有公共边,比如两个角有公共边,另一条边在公共边两侧,可能组成一个大角(和);

若另一条边在公共边同侧,大角减去小角可能得到另一个角(差)。

易错点是找错顶点或公共边,把不同顶点的角当成有和差关系的角,导致分析错误。

各章节考点梳理:

最后是余角和补角。

首先要明确,余角和补角都是针对 “两个角” 而言的,不能单独说 “某个角是余角” 或 “某个角是补角”,必须表述为 “某个角的余角”“某个角的补角”,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,很多同学刚开始都会忽略 “两个角” 的前提。

其次要分清余角和补角的条件:互余是两个角的和为特定度数,互补是两个角的和为另一个特定度数,不要混淆这两个条件。

另外,应用 “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”“同角的余角相等” 这些性质时,要先确认前提是否满足,比如是不是 “同一个角” 或 “相等的角”,不能看到两个角是补角就说它们相等,忽略前提会导致性质用错。

总的来说,几何图形初步的学习,核心是理解概念本质,多结合图形观察分析,作图时严格规范步骤。

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绕,但只要记住这些注意点,避开易错点,多练多思考,就能慢慢找到几何学习的节奏,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。

热门中考小专题:
WORD
三大函数来会战!全文125页
PDF
WORD
9个专题,终于全部说透了
WORD
就这样明着告诉你考题,赶紧学通透了!
WORD
万卷之王!千万别看晕了!
WORD
数形也可不结合,一轮稀缺资料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